很多樂友們總是說著要追求所謂的"原音重現",但其實對音樂或音響產業稍有了解的人就知道,所謂的"原音重現"根本就是不可能的。但偏偏很多樂迷們還是常常抱持著這樣的迷思,甚至延伸出許多奇奇怪怪的觀念,但原因卻都是出於對所謂"錄音過程"或者"母帶"有著奇怪的想法,但這些樂迷卻其實從來沒有真正參與過唱片製作的過程,導致有許多錯誤的想像與結論,間接對於唱片或音響有了些錯誤的見解與評論。
去年有部電影"我為琴狂(Pianomania)",電影主軸是"史坦威鋼琴(Steinway and Sons)"駐維也納首席調音師史蒂芬克努佛(Stefan Knüpfer),跟隨著法國鋼琴家艾馬爾(Pierre-Laurent Aimard)為DG灌錄巴哈:賦格的藝術(Bach:The Art of Fugue)專輯的過程。由於罕見有紀錄片是跟隨著演出者記錄唱片製作的過程,更何況是古典音樂的唱片。
我想這部電影的內容我就不描述了,目前已經有藍光可以購買,對於古典音樂專輯製作過程有興趣的樂迷們可以自行購買。這部片的內容呈現出了在專輯製作過程中,製作人、演奏家、錄音師、調音師等所有唱片製作工作人員歷經了百般挑剔及重重險阻後,終於在錄音中將音樂呈現到某種想像中完美的境界,而這境界可能在現實中是極度難以到達的。當然這部紀錄片本身錄音也做的夠好,才能讓觀賞的影迷們清楚的聽到電影中各種音色最細微的差異。
而這整部電影所訴求的劇情與主題,無異於對於所謂崇信"原音重現"或者排斥"後繼加料"的樂迷們敲了一記警鐘。對照著劉名振前一陣子在Better Sound貼出的Bob Ludwig訪談、與音響共和國前一陣子專訪Fluid Mastering Studio的紀錄,就可以理解所謂唱片製作的過程中,製作人與錄音師在錄音現場與後製轉錄中對於整張專輯的重要性有多大,其影響甚至不下於演奏者本身。更明顯的是,如果一張演出錄音完成後一模一樣的母帶,交給兩個不同的製作人或後製混音團隊,最後專輯的成果絕對是完全不同的。原音重現?!醒醒吧.....
參考資料:
Pianomania in IMDB: http://www.imdb.com/title/tt1331115/
Stefan Knüpfer介紹: http://www.classical-music.com/feature/meet-artists/stefan-kn%C3%BCpfer
關於錄音的討論: http://www.my-hiend.com/vbb/showthread.php?2725-%E7%82%BA%E4%BB%80%E9%BA%BC%E6%9C%89%E4%BA%9B%E7%99%BC%E7%87%92%E5%8F%8B%E5%AE%B3%E6%80%95%E6%B8%AC%E9%87%8F%EF%BC%9F&p=97284#post97284